从8月22日官宣到10月2日递表,岚图汽车仅用了40余天,创下了新能源车企上市准备的纪录,也将自身推至聚光灯下,接受市场最严格的审视。
作为东风集团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岚图确实拥有令人艳羡的起点:在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产业链协同上获得集团全方位支持。但在消费市场,岚图的品牌存在感却与这份“豪华配置”不甚匹配,除了现象级MPV梦想家外,其他车型在消费者认知中似乎总是面目模糊。
靠一个爆款撑起销量的车企并不少,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初期。但在资本市场,依赖单一爆款虽能支撑短期销量,却难以构筑长期的估值基础。尽管岚图此次采用“介绍上市”,不涉及即时融资,但想要持续获得投资者信任,仍需凭借扎实的业绩与清晰的战略。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竞赛的发令枪。
毛利率超理想 盈利靠补贴
基本面上,岚图的财务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与潜在挑战。
从收入端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60.52亿元跃升至193.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8.9%,在国内高端新能源车企中排名第三。这一增长态势延续至2025年前7个月,收入规模已达157.8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90%。
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改善,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增至21.3%。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在2024年新能源车企中,岚图的毛利率已经排到了第二,超过了理想,仅次于赛力斯(小米集团未包含)。
净利润/亏损层面,尽管公司在过去三年整体净亏损,但亏损额在迅速收窄。
2022年至2024年,岚图分别亏损15.38亿元、14.96亿元和0.9亿元。在2024年第四季度,岚图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盈利。截止今年7月,岚图仍盈利4.34亿元,而去年同期还是亏损的5.74亿元。
不过,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岚图的盈利质量仍存在脆弱性。尽管报表层面接近盈亏平衡,但2025年1-7月,岚图汽车与收入相关的政府补助从去年同期的1.2亿元大幅提高至6.03亿元。若剔除这部分政府补助,其核心造车业务仍未实现稳定盈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是岚图在产品结构上的“单极依赖”现象。MPV车型梦想家是岚图的销量支柱,2023年该车型销售2.65万辆,2024年攀升至4.67万辆,连续两年贡献岚图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2025上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1-7月,岚图梦想家销量达4.01万辆,占比升至60.12%,即每售出十辆岚图汽车,就有超过六辆是梦想家。这意味着,一旦MPV市场竞争加剧、细分市场出现波动,或该车型产品生命周期步入尾声,岚图的整体销量基本盘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为改善产品结构,岚图于7月推出新车型岚图FREE+,上市后月销量一度提升至约4000-5000辆,使梦想家的销量占比回落至40%左右。但与市场上热门车企相比,岚图的产品多元化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东风决心托举
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是东风汽车集团为破解市场估值困境、推动业务转型所下的一步关键棋。这一步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正是东风集团在港股市场所面临的估值压力。
作为传统燃油车企代表,东风集团股价长期处于低位。截至2025年7月底,其市净率仅约0.24倍,市值远低于净资产水平。这种“破净”状态,也令东风在港股市场基本丧失了融资能力。
为打破这一困局,东风设计了一套复杂的交易方案:一方面,推动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另一方面,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比例分配给原有股东,使岚图以介绍方式直接登陆港交所。最终,原东风股东将自动成为岚图股东,实现上市主体的平稳切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市选择的是“介绍上市”这一不涉及融资的特殊方式。此举恰恰凸显了交易的战略意图并非急于从市场筹资,而是要迅速完成一次彻底的价值重估,即通过将被传统业务拖累的旧资产包,替换为更具备想象空间的新增长引擎,使资本市场能够直接为岚图的新能源属性与成长故事重新定价。
这一动作也顺应了岚图自身的发展阶段。
早在2023年,岚图就曾公开明确上市计划,只是需要达成目标,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岚图CFO沈军曾表示,“只要销量达成,马上启动IPO”,这个销量目标就是以单月1万台为门槛。2025年,岚图已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达到了其内部设定的上市门槛,此时上市,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通过将岚图推向资本市场,摆脱传统主业的估值束缚,为整个集团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开辟一条独立的融资通道与价值平台。这不仅是东风在资本运作层面的“腾笼换鸟”,更是战略上向新能源全面倾斜的关键信号。
接下来,岚图将不再只是东风报表里的一个业务板块,而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它要自己面对投资者的审视、应对销量的波动、证明盈利的可能。
这条路并不轻松,在央国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里,岚图的表现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但放在整个行业里看并不突出。
和讯商业查阅汽车之家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发现,近半年,岚图汽车销量数据为70958辆,排名第21位,销量落后于蔚小理零,以及深蓝、极氪、腾势、问界等。
事实上,岚图在新能源市场正面临多维夹击,在其深耕的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里,“蔚小理”在服务与用户生态上构建壁垒,问界凭借鸿蒙系统赋能科技体验,极氪则以鲜明性能标签占据用户心智。相比之下,岚图的品牌形象还不够清晰,缺乏一个能强烈触达目标用户的品牌记忆点。
与此同时,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在持续考验岚图的盈利韧性。不管是在消费市场,还是在看重核心技术、供应链效率、规模效应与可持续内生盈利的资本市场,岚图都还有硬仗要打。
(责任编辑:徐帅 )